园景人
首页
资讯
景观干货
招聘
景观案例
园匠杯
网址导航

115周年校庆/70周年院庆活动:同济景观先锋论坛暨2022“世界风景园林月”(上海) 科普宣传活动开幕式成功举办

精彩回顾

活动回顾


2022年5月22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115周年校庆/70周年院庆活动同济景观先锋论坛暨 2022世界风景园林月(上海) 科普宣传活动开幕式在线上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并由《园林》学刊、《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园景人、木藕设计网等特邀媒体共同支持。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的领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领导、就职于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的校友代表、以及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的在职教师共计21位嘉宾开展线上学术报告和交流。报告会分为三场,在腾讯会议、腾讯视频进行同步现场直播,累计参会听众超过1700余人次。

图片

同济景观先锋论坛开幕式参会嘉宾合影


论坛开幕式

09:00-09:15


开幕式由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刘颂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周如雯女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朱祥明先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分别致辞。


开幕式主持人


图片

章明教授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


致辞嘉宾


图片

刘颂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


刘颂书记首先表达了对来宾的热烈欢迎和对同济大学115周年校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70周年院庆的真挚祝贺。刘颂书记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7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她谈到,在过去的70年中,学院各个学科逐步健全,并逐渐向学科群发展,为培养更具综合能力的人才和建设美丽人居环境等国家发展战略作出了更大的贡献。刘颂书记代表学院对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和广大校友们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同济大学景观学系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最后,刘颂书记预祝景观学系115周年校庆活动和70周年院庆活动圆满成功,也祝世界风景园林月(上海)科普宣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周如雯女士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周如雯副理事长首先对同济大学115周年校庆表示祝贺、对第16届世界风景园林月(上海)科普宣传活动开幕表示祝贺。周副理事长表示,科普、科研、科技三方面是风景园林学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同济大学景观学系更加注重产学研的结合,本次论坛邀请了多位一线设计师校友与在校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将是一次重要的交流机会。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周副理事长建议大家关注上海的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最近推出的《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也祝愿上海早日解封,大家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并积极投身于上海的公园城市建设中去。


图片

朱祥明先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上海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


朱祥明理事长首先祝贺同济大学115周年校庆和70周年院庆活动暨 2022世界风景园林月(上海) 科普宣传活动开幕。朱理事长指出,当前城市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挑战,携手减缓气候变化是风景园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次论坛理论结合实践、内容丰富,并包含不同文化背景项目的碰撞。一个行业的传承、发展和希望,关键在青年人,关键在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所做。最后,朱理事长鼓励学会与高校加强携手合作,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探索如何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具韧性、更富魅力。


图片

刘滨谊先生

同济大学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


刘滨谊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到,作为一位在同济大学44年学习和执教的同济人,校庆是每一位同济人的感恩节,我们应当感谢导师、老师、同学和家人,感谢所有关爱和支持同济成长的人。刘滨谊教授表示,学术研讨是感谢和祝福母校生日的最好方式,祝愿同济母亲永远年轻美丽,祝愿我们的学院永葆先锋。最后,刘滨谊教授向远在四方的校友和关心爱护同济景观的人们表示衷心感谢,并祝福大家未来远景无限。


第一场报告会

09:15-11:45


主持嘉宾


图片

董楠楠先生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分享嘉宾


图片

陈蔚镇女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



陈蔚镇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创造更好的地方(Make a Better Place)》。报告指出全球化语境下地方的消失已不是新鲜话题,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将这一问题归因于经济空间与生活空间、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的冲突,以及支配性资本逻辑下地方的脆弱性。然而,这只是权力地景(Landscape of Power)视角下呈现的一面。陈教授提出,地方---尤其是全球感的地方(global sense of place),不只是作为家园、社区、日常生活空间的怀旧地方,带来了都市复兴、创新集聚与新经济萌芽,而城市设计与地方品质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全球城市竞争中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考量。陈教授探讨了如何理解城市设计与创新集聚、新经济的关系?是否存在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公式?如何理解城市设计的作用?等问题,并借由在上海开展的研究探讨创造更好地方的可能。


图片

孙沐阳女士

美国欧林(OLIN)景观设计事务所,项目负责人


孙沐阳校友的报告题目为《每处景观都有一段历史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斯图尔特威兹曼广场设计谈起》。她结合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广场的最新设计项目,从设计概念到落地施工,全面介绍开放式校园规划和建设是如何在城市规划变更的引领下得以实现。同时,孙沐阳校友介绍了一例以城市规划历史为背景的艺术装置作品和与历史建筑与保护学院联合进行的意大利古镇设计案例。她指出,在三个设计作品中,场地历史文脉为作品提供了坚实的灵感来源和文化基石。最后,结合疫情大时代背景回望此三则作品,她强调景观和城市建设的时代性和历史感的重要性。


图片

刘立立先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师


刘立立老师的报告题目为《以沉浸式参与活动驱动城市绿地的魅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新兴的美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运动。100年之后在全球化的引导下,中国的城市化也同样经历了这样的一场运动。在这场美化运动中城市绿地大量涌现,集中体现了规模宏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等特点,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使城市变得越来越宜居。刘老师指出,我们应该看到经过30年的城市更新,城市绿地在初期带给市民的崭新视角和体验感正在削弱和消失,大量新建绿地往往多注重风景营造,反而容易演变成视觉重复的无聊空间,这一点在许多城市的新建城区中表现的特别突出。城市的美化空间迫切需要赋能,用参与式的运动游戏活动,特别是适合年轻人和儿童的,和环境深度结合的沉浸式的活动可以为绿地带来极大的生气和活力。


图片

周进女士

AECOM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城市发展及景观设计总监


周进校友的报告题目为《彰显城市精神昆山城市广场景观改造设计分享》。她指出,设计目标是实现从交通导向的TOD到服务导向的SOD的转变,从原市政广场升级为复合型城市客厅,整合周边城市空间,梳理交通动线,复合功能定位、彰显城市精神、融合城市街廓,实现地上地下联动的空间联动,引领现代高品质工作学习社交生活新方式,打造昆山城市中轴上的新地标。设计灵感汲取自昆山传统苏州园林的空间格局和传统文化元素。为了保存场所记忆和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客厅设计依然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保留了原来的开敞水景的尺度和印象,主水景四海一心立意顾炎武名句: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展示昆山人包容、开放、通达、格局宏大的精神,体现当代人对于经典和文化的传承。北部广场靠近市政府区域结合地库改造,满足市政广庆典和仪式需要,更加庄严感仪式化,南部广场结合地铁站点和地下商业更加生活化休闲化,鼓励更多人和景观的互动和参与。经典园林游廊元素在本项目中被予以现代手法的解读和展现,构建一系列尺度宜人的灰空间,充分结合地下空间出入口,穿行于绿化庭院中,市民驿站和商业配套结合一系列具有艺术性的公共家具,为访客提供了方便完善的服务,更充分展示了昆山祥和乐活的城市魅力。


图片

杨晨先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


杨晨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风景园林遗产数字化保护新动向》。他指出,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们获取、理解和分享景观环境信息的方式,也为风景园林遗产的保护和传统文化复兴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和重要机遇。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强化对风景园林遗产价值和特征的认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保护和利用风景园林遗产带来了哪些新的视角?报告全面阐述这一新兴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数字遗产国际动态和技术前沿,并结合同济大学风景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创新团队的近期研究和实践成果,深入解读数字时代风景园林遗产研究和实践的重点、难点和创新思路。


图片

王俊杰女士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第四分院院长助理


王俊杰校友的报告题目为《回归野性的呐喊城市动物园改造之路》。她谈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动物园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觉醒之下,城市动物园的更新迫在眉睫。动物园规划设计更加注重多专业的融合,才能为动物营造出符合其生境的展区设计,达到综合保护和保护教育的目的。王俊杰校友以上海动物园改造为例,介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动物园如何以改建规划作为引领,逐年逐步的更新改造,以新建展区为例,详细说明一个优秀的动物展区可以保障居住其中动物的健康,展示动物的自然行为,传输动物及其自然栖息地的知识,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总而言之,动物展区设计中自然是永恒,美学是基础,通过设计平衡动物、游客、工作人员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为动物们创作灵活多变,可持续的生态展示空间。


第二场报告会

13:30-15:10


主持嘉宾


图片

王敏女士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分享嘉宾


图片

翟宇佳女士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副教授


翟宇佳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健康促进与新技术视角下的城市公园评价》。内容主要围绕解答以下4个问题:(1)访问城市公园能帮助降低血压吗?(2)能促进积极情绪与运动强度吗?(3)怎样利用手机信令等大数据探寻城市公园的实际服务半径?(4)哪些因素可显著影响城市公园的满意度?基于国际近年来的一系列实证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探究了城市公园对于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方式,从健康促进视角、在定量层面,深入思考了城市公园的游憩需求与服务供给。通过对3个研究项目介绍了利用GPS数据、手机信令数据、运动强度等数据探索城市开放空间使用偏好与健康效益的科学方法,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工作方法和研究范式。


图片

戴乔奇先生
SWA Group,项目负责人


戴乔奇校友的报告题目为《重聚河畔-三个城市滨水公园设计》。报告围绕如何理解水对于城市的意义这一话题,认为水的身份随着城市发展历史不断进行着转变。从作为自然的馈赠孕育城市聚居地,到成为工业生产与运输的工具。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需要曾经工业化的水岸转变为生态绿轴,聚集城市活力,以水为媒介重新为城市引入自然体验。报告聚焦于纽约、鹿特丹与东莞这3个不同城市的3个后工业滨水景观设计项目,通过结合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与选择,探讨了面对不同城市环境与场地历史的水岸公园设计方法。作为景观设计师,深刻的反思了如何看待和处理水、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


图片

陈君女士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

执行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陈君副主任的报告题目为《从城中建园到城园耦合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设计实践探索》。项目所在地的四川天府新区是公园城市首提地和先行区,围绕如何在规划实践中融入公园城市的科学内涵、体现公园城市的时代价值、明晰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报告内容详细介绍了同济规划团队在天府新区开展的多个空间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城市设计实践工作。报告以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探讨了公园城市理念引导下城市规划建设模式从城中建园到城园耦合的转变,突出合、园、公、文、智五大规划特征,搭建青山绿道蓝网为骨架的三生空间形态有机融合格局,形成三级廊道+三级组团为模式的网络组群化空间布局,探索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公园城市新形态。


图片

俞昌斌先生

上海易亚源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俞昌斌校友的报告题目为《与古为新易亚源境的思考2001-2022》。报告从陈从周先生、冯纪忠先生开创的与古为新理论出发,结合易亚源境20年来的设计专业实践及《风景园林师实操手册》等专著作品,探讨了景观设计中的三种尺度、三种策略、三合一分析图以及三种对比。报告比较了苏州网师园、拙政园和留园三处古典园林和易亚源境完成的天津格调竹境、格调林泉、格调松间三个案例,在不同尺度下探讨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体现与古为新。


第三场报告会

15:30-17:10


主持嘉宾


图片

汪洁琼女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

副主任,景观学系副教授


分享嘉宾


图片

陈静女士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副教授


陈静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知与行风景园林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探索》。风景园林是以落地性为特征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一直以来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融会贯通,而社会实践是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陈静副教授结合近五年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三门课程教学成果:《现代生命科学与人居环境》中的一叶知秋课程实践、《种植与生态设计》中以植物及装置为主的居住区微更新项目、《生态与文化》中的屋顶花园设计等,分享了风景园林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的思路,提出了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的方式,旨在从多维度提升教学效果,丰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图片

杨凌晨先生

华建集团环境院景观专项院院长


杨凌晨院长的报告题目为《高原湖泊生态廊道规划设计中的浓墨与淡彩以滇池绿道为例》。项目以云南第一大高原湖泊的滇池为对象,基于湖泊周围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生态空间受到胁迫,人地矛盾突出,在高原明珠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通过在滇池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生态廊道的置入,利用系统性思维建立多元动态的目标体系。报告通过详细的项目分析,针对如何在具体规划设计中突破设计红线综合研判,实现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如何通过慎思畅想,把握人工和自然的设计尺度;以及如何审视自然的馈赠,让自然做工,构建韧性的湖滨带等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项目很好的展示了通过规划实践尝试讨论和建构以景观学来重构区域尺度生态基底、缝合人地关系的方法。


图片

周天闻女士

Sasaki Associates,主管


周天闻校友的报告题目为《景观项目中的可持续探索之路》。报告以徐汇跑道公园设计、罗湖三横四纵道路交通系统设计、深圳坪山河碧道设计项目为例,对城市公园设计、城市基础设施设计以及碧道设计等多种不同类型项目的实践经历与思考,讲述了对可持续概念认知的拓展过程,探讨可持续策略在景观项目中以及项目之外发挥的作用与潜能。


图片

董楠楠先生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董楠楠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基于数字的解决方案:景观精准化设计的实践、研发与教学》。报告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与全球气候应对倡议为背景,为风景园林的价值化和效能化目标提出了精准实施要求。董楠楠副教授认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行业亟需充分实现数字化工作流模式,以全面支持行业实践领域的实证化和协同化。报告内容基于实验室团队提出的高密度城区绿地空间精准增效关键技术体系与国际合作研发进展,结合实践场景的精准化设计趋势,从制图分析技术、评估模拟技术、感知装备技术和交互可视技术四个板块,总结了近年在实践和研发工作中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精准化设计能力培养目标下的风景园林教学尝试。


闭幕总结

17:10-17:30


闭幕总结嘉宾


图片

章明教授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


章明教授谈到,以学术论坛的方式向母校校庆献礼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方式。今年的同济景观先锋论坛将在校教师报告和在实践一线的校友代表报告相互组合,形成三场精彩纷呈的报告会,很好地实现了实践、科研、教学三者充分的结合,发挥了互助互益效果的同时更加有助于推动学科面向未来发展。本次论坛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嘉宾分享的设计实践领域多样、空间种类丰富,小到宅前绿地,大到山川湖泊,为大家带来了全面的景观视野;2)景观设计的关注对象从经典的生态和美学逐渐转向文化和意识的传承,让设计更加有文化的厚度,看到了学科新的发展;3)设计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图-底关系,建立起立体化、多要素、系统化的空间场所营造,也是建筑、景观和城市一体化设计的重要体现;4)基于数字技术的设计实践改变了传统基于美学和感性的设计理念,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的设计迈出了重要一步;5)嘉宾分享内容体现了跨学科的融界发展的特点,对学科有更加丰富、饱满的认知,拓宽了学科未来发展的视野。最后,章明主任对来自于实践教学第一线的发言嘉宾表示感谢,来自于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和大学的中坚力量是领域前沿的代表,是同济风景园林教育成果的展现,值此校庆之际祝愿学科有更好的发展。


本次论坛录像请关注:


BILIBILI青春CAUP-同济大学建院团委官方账号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Z4y1t7B4?spm_id_from=333.999.0.0

0
分享
0条评论

推荐文章

园林景观人的双11,最值得花的一笔钱来啦~

山水比德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一场景观盛宴即将来袭 | 景观相对论 · 西安

我们的搞事宣言,TOP100地产商+国内外大咖+100材料商,就是这么赞!!


关于我们
产品
服务
网站栏目
咨询反馈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园景人】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close